中國制造業企業中有很多規模不大,甚至不為人知,但在各自領域卻做到了行業頂尖水平的隱形冠軍。它們的存在是中國制造業勵精圖治的發展縮影,也讓世界為之驚嘆。重慶一家生產高錳酸鉀的公司,在與美國30多年的反傾銷官司中茁壯成長。

上世紀80年代,中國企業賣的高錳酸鉀,價格只有美國企業的40%-50%,在國際市場很有競爭力,強勁的發展勢頭更讓美國感受到了壓力,但中國的高錳酸鉀產品只是成本和價格上有優勢,全行業的整體產能甚至比不上美國的一家企業!

面對美國的反傾銷官司,國內企業紛紛敗訴,當時缺資金、缺人才,中國企業無力抗衡只能放棄,但李守昌堅持了下來,他認為只要不斷壯大自身,搞技術創新,未來就不會屢戰屢敗。
要從技術上擊敗發達國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實在太難。李守昌當時憋著一口氣,硬生生用了十幾年時間,不斷研發創新,公司從一個簡陋的作坊企業,發展成為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氣動流化塔法高錳酸鉀生產工藝的大企業。

那個時候,美國那家企業依然采用他們80年代的工藝。到了2017年,李守昌終于等來了勝訴的消息。

與美國打了三十多年的反傾銷官司,李守昌帶著他的團隊不僅沒有倒下,反而將一個落后、污染的作坊式工廠發展成清潔型現代化工企業。高錳酸鉀產能躍居世界首位。
2021年,公司緊急生產15噸水處理專用高錳酸鉀,成功解決了嘉陵江上游的一個支流的金屬鉈污染事件。不僅是緊急治污,高錳酸鉀還被應用到生活用水的處理上,效果優于傳統藥劑。

把高錳酸鉀工藝和產能都做到了世界領先后,李守昌和他的團隊繼續技術創新,推出了氣動流化塔法的2.0版本。這個技術可以大大降低對富礦進口的依賴。不僅如此,李守昌還抽調300名技術骨干,累計投資15億元,創新鉻鹽生產工藝。鉻鹽廣泛應用于冶金、制革、顏料、染料、香料、金屬表層處理、木材防腐、軍工等工業領域,被列為最不可替代的8種資源性原材料之一。而傳統鉻鹽生產工藝存在高污染、高耗能、低品質的重大缺陷,困擾全行業多年。李守昌把氣動流化塔法移植到鉻鹽生產工藝中,大膽采用靜態塔式密封氣液反應,替代了傳統焙燒磚窯法半敞開式的固料混合反應,創造出了全新的鉻鹽清潔生產工藝。新工藝清潔環保,消除了副產物含鉻芒硝的產生。
擇一事,終一生。一輩子做高錳酸鉀的李守昌,在看似冷門卻不可或缺的小產品里做出了大文章。202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制造要“先立后破”,要加強原材料、關鍵零部件等供給保障,而這些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企業,是原材料和關鍵零部件的重要基礎。雖然它們規模小,但專注細分領域的產品,專注核心技術,就像一粒粒種子,總有一天,這些種子會生根發芽,帶動一大批中國企業成長,帶動中國制造提質增效。